2015年3月27日 星期五

為何會選擇呂冠緯?

呂冠緯先生


1.對於教育的貢獻極大。

2.勇於為自己的夢想闖蕩、努力。

3.目前是誠致教育基金會專案教師,為「均一教育平台」錄製超過850支教學影片,
   瀏覽人次破23萬。

4.對於教育做出重大的影響。

5.將翻轉教育帶到偏鄉、離島其教學影片,縮短了城鄉教育差距,也翻轉既有上對下
   的教學模式。

6.他所追求的教育,是讓每個人都能走出自己的路。

7.相信「看見自己,看見需要」。

8.「均一教育平台」的誠致教育基金會最年輕執行長。

9.其教學影片,縮短了城鄉教育差距,也翻轉既有上對下的教學模式。

10.以「自討苦吃」的方式來加速自己的學習及成長。做別人所不願意做的。

呂冠緯:脫掉醫師袍,當「藏鏡老師」


十年前,原本在投資銀行工作的薩曼.可汗(Salman Khan)用一塊電子黑板,在網路上草創了開放給全世界的「可汗學院」,世界首富比爾.蓋茲(Bill Gates)的兒子和其他兩億人都是他的學生,寫下教育奇蹟。「讓所有人都能享受頂尖教育」的可汗精神,像一道白色的閃電,劃破台灣天際,讓一名年輕醫科學生在五年前決定勇敢走出白色巨塔,去追尋那道光。
現任誠致教育基金會專案教師、年僅二十六歲的呂冠緯,就是這樣一個奇葩:台大醫學系畢業又考上醫師執照,一出社會卻沒穿上白袍,而是在網路上教高中理科。
他不是正式教師,卻是能影響更多學生和老師的網路「藏鏡教師」。自海軍醫官退伍後,呂冠緯為台灣版可汗學院「均一教育平台」,陸續錄製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四科,超過八百五十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電子黑板教學影片。從去年八月至今,這些影片的瀏覽人次已破二十三萬。使用者不只有學生,北一女中的生物科老師孫譽真就經常使用均一平台上的影片做翻轉教學素材。

居然有人真的要看!

        即便在國高中現場,也很少有老師能像呂冠緯一樣同時教四、五科。但他跳下去做的目的,不是炫耀自己教得有多好,而是想「拋磚引玉」,提供實用的數位工具和方法,讓老師們一看就覺得:「這有什麼難,我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花七年念完醫學系,為何不做多數人都尊敬和羨慕的醫生工作?而要選擇這麼低調、連臉都不能露的「網路家教」?這樣的決定,父母支持嗎?
身高一百八十公分、戴著黑框眼鏡、暖男派的呂冠緯似乎已習慣面對這類疑惑,微笑著說:「如果說對醫學我有九十分的熱忱,那麼對於教學,我有更接近一百分的熱忱。不是我以後不當醫生,而是目前我在教育上有更想做的事。」

        五年前呂冠緯讀到美國可汗學院的報導,心血來潮,也試錄了幾支理科教學短片,沒想到在網上竟大獲好評,生物科單支影片的瀏覽人次一年內還破萬,令他訝異:「居然真的有人要看這種『純教學影片』。」大學時就開過家教班的呂冠緯,教學經驗豐富,加上對國內剛起飛的翻轉教學很感興趣,對他自己來說,加入均一教學團隊,反而不是他人生中的「意外」。

        從小在台灣長大、接受公立體制教育,呂冠緯屬於那種能把每科都顧好的「通才」:從小念音樂班、師大附中全校第一名畢業,大學聯考全國第七名,聯考四科理科一共只被扣十分。對於這種「求學勝利組」的人,其實念什麼都不難,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才難。國中立志當醫生、喜愛與人接觸的特質,輕而易舉的把呂冠緯推向台大醫科。但念了醫學系開始鑽研人體後,他才釐清:「比起研究人的生理功能,我對人的心智活動更著迷。」

         外表斯文、應對得體、很有長輩緣的他,其實很特立獨行。念音樂班時,人家勤練古典樂,他卻偷玩吉他、爵士鼓。讀「能K能玩」的師大附中,卻沒有瘋社團,而是專心念書。大學反而不想跟「書呆子」劃上等號,加入了系籃,還在課餘之外「創業」:開自己的家教班。但這些課外活動都沒影響到他的「本業」,他照樣拿到台大醫院皮膚科最佳實習醫師,也考到醫師執照。
        醫學系實習時,呂冠緯喜歡往安寧病房跑,心中有著要陪伴病患好好走完最後這段旅程的使命感。雖然,多半時候他的年紀幾乎可以當病人的孫子,卻有超乎年齡的成熟敏感。他明白「最後的關係」是決定病人能不能「好走」的關鍵;滿足、沒有遺憾了,才能安詳離去。他曾經帶著吉他到病房裡自彈自唱,特地為病患創作的歌曲,只因為「想幫病人和家人準備好最後的道別」。

全家天天一起吃兩餐飯


        實習的時候,他發現自己喜歡扮演「橋梁」角色。在人與人互動愈來愈疏離的年代,呂冠緯卻「老派」的重視跟人的關係,是因為他從小生長在一個溫暖、充滿信任感的基督徒家庭。「我有一對很顧家且相愛的父母,」父母的身教更讓他看到「關係好,比把一件事做對更重要。」
         他回憶,從小到大,父母對「全家一起用餐」的付出不遺餘力。媽媽每天做早飯,高中時,他清晨四點半就起床念書,媽媽也會跟著起來做事,用陪伴為他加油打氣。他們家晚上則是由爸爸下廚,因此全家人每天都能一起吃上兩餐飯。
        此外,呂冠緯上國中後,父母便開始在週末舉辦每週一次的家庭會議,「談家事、私事,什麼事都可以商量」。但,天底下哪有小孩喜歡和父母開會。一開始呂冠緯和兩個妹妹都很抗拒,覺得很煩。但父母會用:「好啦,我知道你們不耐煩,但我們就開完嘛!」的柔軟態度 ,引導孩子習慣這個家庭文化。這樣的文化,也讓他在成長歷程中可以和父母無話不談。

「不敗爸媽」讓我看到愛的強大

        大二時他成立家教班,爸爸反對,希望他以課業為重。但透過不斷溝通和行動,呂冠緯證明自己可以兩者兼顧。同樣是老師的爸爸,看到兒子帶給學生的轉變以及家長的感謝,也從反對轉成支持和贊同,「我為什麼想當老師,父母一直都很清楚,這是在餐桌上、家庭會議中日積月累聊出來的決定,而不是突然搞叛逆的戲劇性轉折。」
        他也老實的坦誠,自己曾跟父母起過嚴重的衝突,但他最佩服父母的一點,是他們從不放棄做一個「不敗」的父母。不敗的意思是,當孩子犯錯,即使父母不認同那樣的錯誤,他們對子女的愛並不會因任何事而敗下陣來,「幾次交手,當我們意識到父母是真心敞開溝通的管道,就會想要跟他們配合,回報他們的開明。」
        呂冠緯的另外一個人生「暴衝」,也是讓所有父母都很震撼的考驗。從小看著父母恩愛的背影長大,令呂冠緯對家庭生活十分嚮往。大學時,他曾交過一個論及婚嫁的女友,但呂冠緯的父母看出他們在理念上有很大的落差,覺得兩人並不合適。長輩的反對反而讓這對情侶更加「同仇敵愾」,為了證明彼此的契合,連教會的婚前輔導都做了。最後,智慧的呂爸爸選擇退讓,若兒子執意要結婚,他雖不認同但仍會尊重並祝福。沒想到,父親的讓步反而讓呂冠緯猶豫了。排除萬難、沒人反對後,他和交往四年的女友靜下心來回頭檢視彼此的關係,才「看見」當初別人反對的理由,最後兩人和平分手。呂冠緯說:「那時非常痛苦,覺得是人生一大失敗。」
        成長路上,不論光明或幽谷,父母始終如一的陪他們走過。如今他也成為有能力拉別人一把的年輕人,在雲端上實現「讓每個明明都還有救的孩子,不被放棄」的夢想。
小小的電子黑板上,呂冠緯清晰工整的彩色字跡不只是傳遞知識,也記錄了未來教育的希望。


呂冠緯 小檔案
今年26歲。台大醫學系畢業,考取醫師執照。大學曾創業開家教班,目前是誠致教育基金會專案教師,為「均一教育平台」錄製超過850支教學影片,瀏覽人次破23萬。
均一教育平台

均一教育平台:由財團法人誠致教育基金會創辦,依照美國可汗學院(Khan Academy)網站架構的免費線上教育平台,目前已累積2,000多部中文自製教學影片,除了2位全職「藏鏡教師」,平台錄製影片的志工來源包括大學教授、講師、高中老師、國中校長、國小老師等。科目涵蓋國小數學;國中數學、生物;高中數學、生物、物理、化學及英文單字。註冊人數超過2萬3,000人。
資料來源: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6240&page=1


呂冠緯  的家庭給予他極大的助力,愛與協商後的支持推進他對於教育夢想的頂端。他不是孤軍奮戰,而是背後有一股強大且穩固的力量正默默的支持他。

BECOMING  ACES
關鍵評論 x 未來大人物


呂冠緯的未來大人物方程式:Ace = 1/100 x 10²。方程式代表的意思是,要追求卓越,成為那頂尖的1%;但在那之後,要願意分享,10代表儘可能分享,而平方則代表分享後所產生的漣漪與影響力。
  • 現任財團法人誠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脫下白袍、拾起課本,為了關懷更多生命
臺大醫學系畢業的呂冠緯,考上醫師執照,卻沒有披上白袍,選擇加入誠致教育基金會,在均一教育平台錄製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超過 1000 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電子黑板教學影片,目前影片瀏覽人次已突破 100 萬。熱愛教育的呂冠緯雖不是正式教師,卻是能影響更多學生和老師的網路「藏鏡教師」。
將翻轉教育帶到偏鄉、離島,甚至中國與新加坡
現任財團法人誠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的呂冠緯,先前曾創辦過夢想學園家教班,也擔任過得勝者文教執行班主任。 從一個專案教師,到擔負起誠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重任,呂冠緯經常受邀至各級院校演講、分享,與夥伴們推廣翻轉教學的理念與經驗,聽眾包括許多縣市的校長、老師,足跡遍及全臺各地,包括偏鄉、離島都曾親自拜訪。甚至也將相關理念帶到中國與新加坡。
他所追求的教育,是讓每個人都能走出自己的路
除了是四分之一個教育人以外,呂冠緯同時也是四分之一個醫療人、四分之一個傳道人、四分之一個音樂人。在台大醫院獲得最佳皮膚科實習醫師、在各個校園與教會分享生命的價值意義與鼓勵學生努力追夢、在洪仲丘事件後寫下「仲丘好走」,這些看似不同的經歷不僅代表呂冠緯的興趣多元,更代表不論在什麼面向,他總是對於幫助人樂此不疲。他相信「看見自己、看見需要」,每一個人都能走出屬於自己的路,而這就是教育要追求的目的。


資料來源:http://aces.thenewslens.com/tobe/2/%E5%91%82%E5%86%A0%E7%B7%AF.html



呂冠緯  即使自己擁有一身當醫生的好本領,但他願意一條平穩的道路,而選擇一條未知的小徑。要在教育領域突破重圍,開出一條新路並不容易,且光有理想是不行的。他對教育有理想、有抱負,最重要的是付諸實行。將這樣的愛和行動散佈於台灣的角落,甚至到了國外。

        什麼理由,讓亞都麗緻飯店前總裁嚴長壽、矽谷科技人方新舟,及日前奪下全球首屆教學創新冠軍的台大副教授葉丙成,一致推崇他?

        他是二十七歲的呂冠緯,也是「均一教育平台」的誠致教育基金會最年輕執行長、華語世界錄製最多教學影片的網路教師,目前已製作超過一千支影片。就像國際知名線上教學平台「可汗學院」一樣,其教學影片,縮短了城鄉教育差距,也翻轉既有上對下的教學模式。
「當我看見台東的孩子與台北的孩子,透過網路有相同的學習素材;學習速度不同的孩子,因為『不會消失的黑板』,沒有一個人會被犧牲掉,教室圍牆倒塌、學習恐懼卸下,這不就是我們期待看見的教育夢嗎?」這是他新書《在白天作夢的人》一段自述。
他做的網路平台一直有回響,像台北市中山女高、花蓮縣地區高中的教師,紛紛以誠致所製作網路影片為教材,目前利用該教育平台導入教學現場的教室,超過五百間,教學影片也被瀏覽超過百萬次。「他現在從事的翻轉教室工作,將來勢必改變台灣教育現況,」中山女高國文科教師張輝誠觀察。

他高分進台大
白天念病理學,晚上當家教

        他原本可以走一條最舒適的路,因為他的在學成績,早就打造了登上社會階層頂峰的雲梯。呂冠緯是「全台最會讀書前一百三十名」學生,升大學時差十分就大滿貫,入列錄取率前一%的台大醫學系。他從小就是音樂、數理資優生,以全校第一名成績畢業於師大附中,大七時是該年度台大醫院皮膚科最佳實習醫生,幾乎等於拿到台大住院醫生門票。
        一路走來,都踏在社會價值主流行列的他,卻在當兵後決定放棄醫生「金飯碗」,捧了一個「鐵飯碗」:當網路教師。相較之下,當皮膚科醫生的大學同學薪水,是他的四到五倍。推倒教室的圍牆,是他決定走這條路的原因。
        曾是他老師的新任台北市長柯文哲曾在課堂對他們說:「你們當中如果有一半去讀別的系,在別的領域發光發熱,或許台灣會發展得更好。」當時,呂冠緯聽得懵懵懂懂,但不同的是,他開始自己的探索之路。
        大二時,他就和同學合夥創立家教班「夢想學園」,三年半時間,白天是在大體解剖、記憶大量病理學名詞中度過,下課則變身國中生眼中的「學生老師」。儘管白天課業繁重,他仍決定「不務正業」,「在校園外的世界,我才可能找到做自己有興趣又被社會需要的事情,」這是他看書得到的體會。他分析,美國人鼓勵孩子追求自己想要的,猶太人教育孩子看見環境需要的,而許多猶太美裔會成功,就是兩者融會貫通。當時的他,儘管最貼近教育領域,但當老師這件事卻還沒在他的人生計畫中浮現。

他下偏鄉實習
自願去「換藥地獄」的雲林

大七,大家為留在台大實習搶破頭,他自願到偏鄉雲林,「一直被『保護』下去也不好,」大二到大六的社會經驗讓他了解,「自討苦吃」往往是成長的加速器。
在醫學院學生眼中,雲林分院有著「換藥地獄」封號,醫生少、看護一人要照顧三個病人,是台北三倍。「原本在(台北)總院平均接三床病人,到雲林,平均要接七床到十床,」他回憶,時間總是穿梭在不斷接新病人、瘋狂換藥、到處補醫囑、處理術後病人疼痛中度過。

他顛覆社會價值
受可汗學院影響,脫掉白袍

        真正讓他決定拋下社會價值眼光,源自四年前一個早晨、一張報紙。他邊吃早餐,突然被一角報導標題所吸引:「比爾.蓋茲最喜歡的家教老師」。他直言,比爾.蓋茲在他心中已是很厲害的人,怎麼還需要老師?繼而發現可汗學院線上學習帶來的教育革命。
        他開始如法炮製,將高中艱深理工課程,化成影片Po上網。大七的他,邊穿梭在安寧病房的生離死別,另一頭坐在電腦前將課程化繁為簡,將難解的數學公式,變成圖像式教學影片。影片質、量兼備,吸引了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方新舟上門邀約。
        只是,家中出了原本要去當醫生的孩子,現在竟然要去當網路教師,媽媽許瓊華也坦言:「老實說,真的很掙扎!但他都這麼尊重我們,我們怎麼能不支持他呢?」
「選對方向,比速度更重要。」許瓊華一語道破呂冠緯大膽選擇關鍵。她分析,父母都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更希望孩子在人生路上速度比人家快,但她卻認為抉擇方向對了,一生才會順遂。這也是父母給呂冠緯的「禮物」。
        只是,真的一點都不掙扎嗎?「醫師和教師,兩者我都喜歡。想了六次才下結論。當過醫師(實習時),讓我了解到醫病要先找病因,問題如果不在開始時解決,之後可能就救不回,只能治療卻無法根除;同樣的,教育就是從源頭著眼。」他說。
呂冠緯一路違反社會既定價值觀,他卻說:「『乖』,只是(我)外表的表象,『不乖』才累積了後來的成果。」
嚴長壽在他網站上一句話:「教育不是裝滿一壺水,而是點亮每個孩子心中的蠟燭,讓他發光發熱。」正說明了呂冠緯選擇一條崎嶇、但有機會翻轉台灣教學現場的路,值得期待。


小檔案_呂冠緯

出生:1987年
學歷:台大醫學系
經歷:台大醫院實習醫師
現職:誠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成績單:錄製1,000支網路教學影片,華語世界最多;創作歌曲〈仲丘好走〉,上線首週點閱達3萬次,成為洪仲丘告別式主題曲


呂冠緯 不汲汲於眾人所追尋的光明前程,而是勇於實現自己的夢想。他有清楚的人生方向,能使自己的生活過得有意義、有目標。但他不是沒有任何的準備就隨便投入,而是做好準備功課,再加以付諸實行。